最新目录

年辽宁省洪涝灾害综合评析及防御对策(2)

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2 2009—2018年辽宁省14个市主要洪涝灾害指标分布图 2.3 直接经济损失行业分布情况 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交通运输业、工业、水

图2 2009—2018年辽宁省14个市主要洪涝灾害指标分布图

2.3 直接经济损失行业分布情况

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业、交通运输业、工业、水利等方面(图3)。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350.0 万hm2,而洪涝灾害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耕田被淹,农作物被毁,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2009—2018 年,洪涝灾害造成的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0多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43%,成为对洪涝灾害最为敏感的行业。从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角度来看,直接经济损失为200亿元,占比26%,主要从工矿企业停产、输电线路和通信设施遭到破坏、铁路和公路中断等方面影响社会经济,敏感度仅次于农林牧渔业。水库、堤防、泵站、水文测站等水利设施是对抗洪涝灾害的重要手段,因此洪涝灾害发生时往往会遭受严重破坏,10年间,全省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近150亿元,占比20%,是直接经济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3 2009—2018年辽宁省主要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分布图

3 洪涝灾害成因

3.1 人为因素

(1)与河争地现象较为严重。城乡一些地区为减少征地费用而修建的堤防、公路、桥梁等设施以及村民挤占河道修建房屋,造成河道行洪断面狭窄而漫堤决口。

(2)破坏水土保持现象严重。为追求经济效益,在山上开矿采石,开荒种地,山体涵养水源和水保林等水保工程蓄水能力降低,导致河道径流加大,诱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发生。

(3)排涝沟道阻塞。由于群众对内涝意识淡薄,致使很多排涝沟道常年没有清淤,淤积严重,更有甚者在排水沟内种植农作物,使排水严重受阻。

2010年,抚顺清原县浑河支流的夹皮沟河段及新宾苏子河支流的吕家河段,由于村民房屋挤占河道,造成堤防决口,冲毁了大量房屋;丹东宽甸县发生的山洪泥石流和滑坡,很多和在山上开发板栗园、蚕场有较大关系;锦州黑山县曹花排水站效益面积2.0万hm2,由于排水沟道不畅造成1.1万hm2农田减产,减产粮食达0.22万t。

3.2 工程标准低,老化失修

(1)河道防洪工程标准低。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工程老化、年久失修,防洪能力降低,一遇洪水,极易成灾。尤其是山区中小河流洪水具有汇流时间短、形成洪水快、陡涨陡落、冲刷力强、破坏性大等特点,极易冲毁堤防,漫堤决口。

(2)排涝工程老化失修严重。2010年,辽宁省在40 d内先后6次遭受暴雨洪水袭击,全省1 119座排水泵站中,只有176座处于完好运行状态,处于带病运行的三类排水泵站和无法运行的四类排水泵站合计达到455座,影响易涝耕地面积20.2 万hm2。尽管近几年每年都能够争取一定的资金对泵站进行改造,但是与现实所需相差甚远,涝区排水功能亟待恢复。

3.3 非工程措施不完善

辽宁省现有的防汛非工程措施相对零散,加上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水情监测自动化程度较低,流量监测设施设备落后,雨量观测设备陈旧,通信系统部分设备老化,已建设开发的系统仅限于局部应用或处于试验阶段,洪水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的整体要求仍存在差距,在功能上也不能满足防汛工作需要。

4 防御对策

4.1 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步伐

首先,加快实施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及病险水库、水闸的除险加固工作,通过控制性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其次,加强河道防洪工程建设,包括辽河、鸭绿江干流治理、大凌河、小凌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等15条主要江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及界河综合治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海防堤工程建设,提高重要支流、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保障防洪安全;最后,及时对涝区工程设施进行排查,了解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状况,提出涝区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涝区更新改造资金,加强田间排水沟清淤,确保强降雨发生时田间不积水,保障农业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4.2 提高非工程措施保障能力

完善防汛责任、制度,提高防汛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能力,加强物资储备、抢险队伍、办公现代化建设等构成的防汛组织机构能力体系建设。广泛开展防汛应急演练以及防汛抗旱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应对洪水、山洪及台风灾害的意识,调动公众参与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气象、水文等监测资源整合力度,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补充完善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加强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提高通信保障能力,确保预警及时,提高洪涝灾害预测准确率。进一步建立完善洪水风险管理体系,编制河道、水库、城市洪水风险图,并完善与之相对应的防洪预案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网址: http://www.zgdzzhyfzxb.cn/qikandaodu/2021/0523/794.html



上一篇:灾害护理核心能力版介绍
下一篇:公路工程高边坡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投稿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版面费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