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天津日本租界的城市基础建设之研究(5)

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种道路将铺设在海大道西北方向的地区。其幅员为10间(约18.2米),左右两侧均设幅员为9尺(约2.72米)的人行道,中间为车道。并且,车道和人行道

第二种道路将铺设在海大道西北方向的地区。其幅员为10间(约18.2米),左右两侧均设幅员为9尺(约2.72米)的人行道,中间为车道。并且,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也挖掘幅员1尺(约2.72米)的水沟。路面结构和第一种道路一样。

第三种道路的幅员将为5间(约9.1米),不分步道和车道,两侧分别设宽1尺(约0.33米)的水沟。其路面结构采取第一种、第二种道路的人行道的结构设计方案。

接下来,还设计了两种类型的下水道,将被铺设在道路下面,为暗渠?。

第一种下水道的幅员为2尺(约0.606米),深2 尺5寸(约0.76米),为砖瓦结构,埋设在道路的中间。下水道的总长度为1310间(约2384.2米)

第二种下水道为直径1尺(约0.303米)的土管,将其埋设在道路两旁的水沟的下面,也为暗渠。总长度为231间(约420.42米)。

综上所述,设计方案之二着重于天津日本租界的低地填高、市区规划、道路和下水道的建设,并且试图采取当时最新的交通手段-铁路建设来谋取租界的发展。总体说来,设计方案之二提出了与上述以传统水运交通为中心的设计方案之一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

然而,就连着重于最基本的道路和下水道的这一设计方案也遭到日本外务省的反对,因为建设资金的原因而被取消?。

4 城市基础建设新方案

4.1 反对意见

驻天津日本领事馆在《有关天津我专管居留地经营的意见书提交文件》?一文中提出了填埋低湿地将花费巨额费用,直接否定了设计方案之一和设计方案之二。以下简单总结其内容。

首先,意见书中指出的是设计方案之一和设计方案之二,其技术方面基本上全部模仿英法租界,因而工程费用巨高。根据技术人员长崎武夫测量的天津日本租界的地基高度图,该租界内的土地最少要平均填埋3尺(约0.9米)以上。但是,要把存在着积水潭的土地整理成完好的住宅地的话,平均至少要填埋5尺(约1.52米)以上。

接下来,该意见书也特别论及下水和污物的处理问题。其中,特别有意思的是提到了天津英法两租界的下水和污物的处理方法?。因为英,法租界位于海拔高于白河洪水水位的高地上,所以这两租界内的雨水可以直接排放到白河。另外,居住在英法两租界的居民一般每天清晨雇用苦力,让他们把污物挑到白河下流或是远离市区的地方扔掉。也就是说,英,法租界的居民利用天津固有的地形、白河和苦力们来维持了租界的卫生问题?。但是,如上所述,日本租界的地基低于白河的洪水水位,雨水和下水不能直接排到白河。并且,报告书中也指出日本侨民缺乏卫生观念,他们不会每天雇用苦力把污物搬出租界,因此,就很可能产生污物堆积于租界内的情况?。并且,将来清朝人也有可能居住于天津日本租界,所以,雇用苦力进行污物处理将变得更加困难?。

图6 1901 年天津日本租界地盘调查图(根据日本外交史料馆所藏《在支帝国专管居留地关系杂件 天津之部》第一卷、档案号:、第二卷、214-215 页作成)

可以预想,驻天津日本领事馆提出的以上两点都将会反映到城市基础设计的最终方案上。

4.2 城市基础建设新设计方案

天津日本租界的城市基础新设计方案?依据“控制建设资金”的观点,在设计方案之一和之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改。

第一,强调了外国租界内地价高涨之前,尽快购买土地。

第二,考虑到天津府城和外国租界的交通条件,图6 所示第七号道路(原来的海大道)为日本租界的干线道路。并且,以这条道路为中心,其两旁的第七、八、九区为天津日本租界的中心部。这三个地区的地价将会上涨,因此在经济上将会受益。并且还指出要尽量及时收购租界建设地内现存的房屋。

第三,有关道路铺设,为了节约经费,铺设路面的材料尽量不用价格昂贵的石块,而是使用价格便宜的碎石和碎瓦。道路两侧的水沟要挖成具有一定倾斜度,水沟内侧用碎瓦片铺整。白河边上的道路要与白河护岸同时建设。有关道路的路面,车道的路面,要铺设厚4寸(约12.12厘米)的碎石层,人行道则为厚3寸(约9.09厘米)的碎石层。最后,白河护岸的上层部要使用曾铺设在天津城内的石头。

要建设第四号道路(图6),也就是天津日本租界和中国人居住区之间的界线道路,第一步先要撤离既存的房屋,然后填埋积水潭和沼泽地。第二步要把它延长到直达海光寺的军道。第四号道路的长度应该为25间(约45.5米)。路面均铺设碎瓦,并适当调整路面高度。第三种道路的幅员为5间(约9.1米)。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网址: http://www.zgdzzhyfzxb.cn/qikandaodu/2021/0610/866.html



上一篇:贵州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对策研究
下一篇:太行山河北段长城地质旅游带开发策略研究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投稿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版面费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