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首支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成立 高科技设备“

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据合肥晚报报道 外形神似老式照相机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咔嚓”一下就能洞悉磅礴山体的“五脏六腑”;“小狗式”机器人自带“发光眼”,身躯伸缩自如,能在弯绕又漆黑的地下管

据合肥晚报报道 外形神似老式照相机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咔嚓”一下就能洞悉磅礴山体的“五脏六腑”;“小狗式”机器人自带“发光眼”,身躯伸缩自如,能在弯绕又漆黑的地下管道里畅行无阻;各式无人机携带高清摄像头腾飞高空,广阔地形地貌尽收眼底……日前,依托安徽华冶地质勘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安徽华冶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人才和技术装备优势,合肥市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这不仅填补了合肥市地质灾害专业救援队的空白,各类高精尖专业技术装备也为合肥救援力量提供了坚实支撑。

管道机器人

四旋翼无人机

“未卜先知”的三维激光扫描仪

一支三脚架上固定着一台长方体的“黑匣子”,形似民国时期的老式照相机,走近细瞧才发现“黑匣子”中间镂空,安装了一个旋转式激光镜头,“黑匣子”两边是显示屏。

合肥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工程师包亮亮告诉记者,这台扫描仪常用于勘察山体、矿山、建筑、水库坝体等大型堆物,通过发射出的微波光寻找到危岩、孤石、泥石流沟、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做到提前发现、预防和治理。“比如我们测绘一块悬在山顶的大石头,就能够通过各种参数推算出它掉落的可能性、掉落后的移动距离、是否会伤及附近居民等。”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救援队还能够通过前后期勘察的三维图片,准确对比出大型堆物坍塌的厚度、部位和规模,快速制定出搜救方案。

为了展示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厉害之处,包亮亮以救援队的建筑楼为测绘对象,在大楼前的广场上启动了三维激光扫描仪。

随着显示屏亮起,只见“黑匣子”中间的激光镜头360度快速旋转,大楼的色彩、结构等数据通过光波被传输到仪器上,不到五分钟,显示屏上就出现了整座楼体的三维画面,连每扇窗户的长度和宽度数据都被精准地显示出来。

“人类肉眼看到的大楼窗户每扇都是一样的,看到的大楼墙面也是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但你看到扫描仪测绘出的三维图时,你就会发现,其实每扇窗户并不是一样大小,墙面也并非是垂直落地的。”包亮亮指着显示屏解释道:“因为大楼是人工建造的,多多少少会有些误差。人类肉眼无法看见的误差,这台扫描仪都能够看见。”

“遁地”灵活的管道爬行机器人

遁地灵活、摸黑前进、伸缩自如还能扛毒气……管道爬行机器人看起来就是一个铁盒子上装了6个轮子,铁盒前安装了一个高清摄像头,铁盒后挂着一段缆线,连接着操作台。

别看它长得粗糙,本领却不小。合肥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工程师王函告诉记者,有了管道爬行机器人,在日常地下管道检修和地质灾害勘察时,工作人员不用再给大地“开膛破肚”,直接将管道爬行机器人放到管道内,它就能给城市地下的“毛细血管”“把脉问诊”。

通过地面上的操作台,王函控制着管道爬行机器人灵活前进。“前端安装的摄像头自带高照明的探灯,镜头能够360度旋转、180度仰角,可以将漆黑管道内的画面拍摄下来;后端连接的缆线用来传输信号,能够将管内画面、管道材质、管道类型、管径等参数实时传输到操作台上。”王函介绍,在搜救人员时,线缆还是“卷尺”,他们通过线缆进管长度可以精准得知被困人员的位置。

为适应不同的场景,这台管道爬行机器人还是“变形金刚”,能够变换外形和尺寸。当遇到涉水作业时,管道爬行机器人身下藏着的升降台大臂就会支棱起来,升高摄像头,防止视角被水淹盖。

应急救援中的“千里眼”家族

无人机现已成为各大应急救援队里的必备装备。在合肥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光是无人机就有多种类型,它们有的外形酷似战斗机,有的身形如大蜘蛛,但都拥有视力极佳的“大眼睛”,在上空中将方圆数公里的细枝末节尽收眼底。

“这种无人机常用于勘测复杂地形,机身还能负重救援物资。”合肥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工程师程若宇介绍,相比于常规的无人机,队里的四、六旋翼无人机因旋翼更多,平衡性更好。程若宇用控制器启动四旋翼无人机,一片灰尘随地扬起。无人机直直地腾空起飞,机翼上闪烁着红、绿灯,避障摄像头精准避障。在控制器的显示屏上,地面的建筑物、农田和河流都变成了缩略图,操作人员点击放大,就能详细查看选中区域的具体样貌。

为大地“把脉”的三维地质雷达监测车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网址: http://www.zgdzzhyfzxb.cn/zonghexinwen/2022/0117/1247.html



上一篇:厦门2021年核销10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下一篇:湖北省发布2021年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案例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投稿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版面费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