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痤疮的防治和护理体会

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类疾病,与患者皮肤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质腺导管阻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1,2]。痤疮包括非炎症性及炎症性两类皮损,非炎

0 引言

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类疾病,与患者皮肤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质腺导管阻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1,2]。痤疮包括非炎症性及炎症性两类皮损,非炎症性皮损为粉刺,粉刺感染后可发展为炎性丘疹、脓疱、脓肿、结节及囊肿或瘢痕,主要累及男青年,皮损表现多样化,病程长,治疗困难,同时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患者常会自卑,甚至有些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甚至自杀。本文主要是对痤疮的防治措施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1 预防

经过有关的研究发现,疾病是由皮脂分泌旺盛,堵塞毛囊,内分泌失调,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皮脂腺上皮异常角化等因素引起。预防痤疮的措施主要为:(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休息,避免熬夜,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多吃蔬菜水果[3]。(2)选用适宜的护肤品,维持皮肤水油平衡,避免使用含油脂及粉质过多、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化妆后及时彻底卸妆。(3)尽量避免使用卤素制剂,如氟、氯、溴、碘,各种焦油制剂等可能导致痤疮的药物。(4)避免服用激素类药物。(5)放松心情,缓解紧张的情绪,避免压力过大。(6)及时治疗,注意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医治。

2 治疗

2.1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可选维A 酸类、过氧苯甲酰制剂、抗生素等。(2)口服药包括抗生素、维A 酸类、激素类等。

2.2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措施有粉刺挑除,艾灸条局部熏烤[4]。

2.3 痤疮瘢痕痘印治疗

凹陷瘢痕可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5],增生性瘢痕可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萎缩性瘢痕和痤疮印痕用果酸换肤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3 护理

3.1 日常生活护理

饮食要科学合理,嘱患者不要偏食,少吃高糖饮食和奶制品,多吃清淡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吃辛辣、油腻性的食物。

患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避免暴晒,注意个人卫生,同时嘱患者要适当进行锻炼,提高自身新陈代谢,放松心情[6,7]。但是注意如果患者有发热、全身不适情况的,要尽量减少运动量,多休息。

3.2 皮肤护理

注意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选择清水或者合适的洁面产品[8]。经常修剪指甲,嘱患者不要自行挤压,不要乱用化妆品,若需要化妆时选择不会堵塞毛孔的化妆品或者无油化妆品,面部使用化妆品后要及时卸妆清洁干净。清洁不可太过频繁,不用碱性过强的清洁品,降低皮脂分泌,加强收缩毛孔。

3.3 皮损护理

对于囊肿性可口服或局部擦拭消炎药物,闭合性痤疮、表浅萎缩性瘢痕和痤疮印痕采用果酸换肤,凹陷性瘢痕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增生性瘢痕可用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若有结痂不要强行撕脱,要让其自行脱落[9]。

3.4 心理疏导

要经常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并积极引导患者对痤疮有一定的认识及疗效的肯定,减少患者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社交和学习,从而减轻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痤疮更为严重[10]。

3.5 病情观察

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例如皮损情况、用药是否正确、个人护理是否合适、治疗后的反馈及患者心理状况等,不断提升护理疗效,确保患者的安全性。

3.6 健康宣教

嘱患者缓解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生活规律、科学,注意适当进行运动锻炼,饮食方面要科学、合理[11];不可自己挤压粉刺、囊肿,如有破损出血可以用消毒棉签擦拭且不可沾水清洗,避免感染;艾灸熏烤时间不宜太长,避免局部长时间高温缺水;对于面部油脂分泌旺盛的额头、鼻部、下巴可用控油洗面奶勤洗;避免长时间暴晒,外出可以用防晒伞;定时来医院复查,如果发现有异样情况要随时来医院就诊。

4 讨论

痤疮作为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实其情况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常常得不到患者的重视,这就导致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12,13]。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此病的防治与护理措施,阐明了要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选用化妆产品、合理使用药物、保持愉快心情及及时的治疗等措施进行痤疮的预防,在患病后应做好日常的生活护理、皮肤护理、皮损护理、心理疏导、病情观察、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只要重视疾病的防治与护理,合理进行治疗,就能够最大限度减轻对患者的伤害,不断提升治疗效果。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网址: http://www.zgdzzhyfzxb.cn/qikandaodu/2020/1222/442.html



上一篇:我国煤矿火灾防治现状及发展策略初探
下一篇:对中医药防治多重耐药菌感染及去定植的思考(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投稿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版面费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