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体育舞蹈俱乐部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防治(4)

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2、损伤发生的阶段 从调查的结果看,选择自习训练课的人次在损伤发生这一问题选项上远远高于其余选项,这说明体育舞蹈训练虽然运动强度不打,但

3.2、损伤发生的阶段

从调查的结果看,选择自习训练课的人次在损伤发生这一问题选项上远远高于其余选项,这说明体育舞蹈训练虽然运动强度不打,但是它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技术含量很高,对技术动作训练的要求很高。初学者掌握一个技术动作,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练习,但是可能加大了劳损的可能性。我国基层体育舞蹈的训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训练经验、教学手段方法等方面不科学,相应的恢复保障手段都不太成熟。因此,距欧美体育舞蹈强国相比,体育舞蹈的教学与训练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体育舞蹈教师是由其他专业转行来的,受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的影响,不少教师指导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训练课的质量,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体育舞蹈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4.1、场地因素

体育舞蹈是一项集力量与美于一身的运动,它的优美在于舞者能在一个完美的舞台上可以充分的展现自我,尤其是女性,在比赛过程中舞鞋的跟部要求往往很高很窄,所以只要场地即便有微弱的起伏或者存在细小的颗粒,都会多舞者造成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舞蹈比赛不仅仅是对舞者的考验,更是对场地设施的考验。我们知道在大型的体育舞蹈比赛中,举办方都会对舞蹈场地进行严格的筛选检查,以防止选手因为场地因素而造成损伤。而目前大多数俱乐部的舞蹈室是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尤其在地板以及舞蹈室空间大小的设计上是满足不了多人的同时教学的,但是俱乐部确很少会考虑这些,所以人滑到或踩到颗粒而扭伤,又或者因为某个时间段人过多而相互碰撞而受伤这样的事故屡见不鲜。

4.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我们知道在体育锻炼前要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以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而肌肉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可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降,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而造成的运动损伤。此外准备活动还可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克服其生理惰性,使得机体在运动的开始肌肉就能发挥最大功能水平,这点对体育舞蹈运动尤其重要,体育舞蹈对运动员的力量肌肉的控制要求非常高,这就使得运动员在一开始就一定要处于肌肉的兴奋状态。倘若没有准备活动就直接进行舞蹈的教学,教学对象会身体跟不上思维进而行动受阻而造成的身体损伤。

4.3、身体功能状态和心理状态不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对于体育运动来说,一个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但如今很多的年轻人熬夜、不运动、饮食不规律,导致身体素质下降,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肌肉的力量性、柔韧性、关节的灵活性、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往往身体跟不上自己的意识,此时参加训练或练习比较难的动作时就有可能发生损伤。训练者的心理状况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训练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都可以成为运动员损伤的发生原因。

4.4、训练与技术上的错误

在对俱乐部体育舞蹈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俱乐部的体育舞蹈老师是大学生或者是研究生,他们虽然自身具有很好的专项技能,但是没有教学经验,对于学生的教学把握不好尺度。在教学训练中往往是采用重复的大强度的训练方法,这样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但是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我们知道体育舞蹈运动得以实现优美的舞姿华丽的动作无不需要身体的力量以及耐力作为基础,如果学生身体素质薄弱的话,那么其身体肌肉力量也不会强大,无法支撑复杂动作的完成,从而在学习中造成损伤。动作技术是体育舞蹈形成的基础,一支完美的表演都是由若干优美的动作组成的。而在俱乐部的教学观察中发现,教师虽然对动作规范有所强调,但是大部分初学者在模范练习过程中还是容易形成错误的动作,由于技术动作的不到位,长时间的错误的练习发力极有可能造成组织损伤肢体不同部位的过度疲劳损伤。

5、体育舞蹈运动损伤的防治

5.1、重视场地的安全卫生

场地是体育舞蹈进行的硬件设施基础,场地的卫生安全关乎舞者的安全。舞蹈场地应该经常检查和维修,尤其是对地板和镜子的检查更不可马虎,这关系到舞蹈着的人生安全,所以我们要给予重视。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网址: http://www.zgdzzhyfzxb.cn/qikandaodu/2021/0707/948.html



上一篇:声乐演唱中常见的嗓音疾病及预防
下一篇:舞蹈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以南京师范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投稿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辑部|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版面费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